阿福道:「建文帝能逃过朝廷耳目,靠的是四大世家暗中护送,如今他早已
身在海外,至于是sheng是*,没人知道!」
萧翊道:「素闻四大世家先祖曾助朱元璋夺取天下,朱元璋称帝后,曾*为
四大世家之主封侯赐爵,但他们皆不愿入朝为官,朱元璋方才作罢,改为赏赐大
量金银珠宝以及田地*屋,因此才有了御赐四大世家之说!老fu先前还有些不解,
为何靖难之役时,四大世家无动于衷,现在却有些明bai了,原来他们是在暗中相
助朱允炆!」
阿福恭维道:「萧长老果然见多识广,竟然知道如此多的*情!正如萧长老
所料,靖难之役时,四大世家明面上按兵不动,保持中立,但为了报答太祖gao皇
帝之恩,一直暗中相助,建文帝兵败逃难之时,四大世家之主又挺身而出,*自
一路护送,将建文帝安全送到了海外,而建文帝出海之chu,正是泉州港,因此老
*也有幸参与了护送!」
逍遥使冷笑道:「简直一派hu言,**百出!以靖难之役时间来推算,至今
已将近五十年,而你最多不过六旬,当年还是个*臭weigan的孩*,护送建文帝出
海如此重大之事,岂能让你参与?」
叶静怡听罢,不禁眉*紧蹙,因为若是证实阿福说谎,逍遥使定会怒而离开,
到时候莫说挽救慕rong世家于危难,她自己也肯定会受到惩罚!
阿福微微一笑,不慌不忙地道:「逍遥使大人有所不知,靖难之役后,永乐
皇帝忧心建文帝会东山再起,到chu找寻他的下落,风声太紧,且当时海禁太严,
很难出海,而建文帝留恋故土,也舍不得离开,于是便以各种身份到chu隐居。直
到永乐十四年,朝廷不知怎地发现了建文帝的藏身之chu,突然派兵捉拿,建文帝
再无退路,而当时由于三宝太监四下西洋,海禁稍缓,这才在大家护送下趁夜乘
船出海,远遁海外。彼时老*虽然年轻,但因老*与慕rong赫从小一起长大,关系
密切,所以护送建文帝出海时,老*也在其中,当时老*并不知道护送的这个神
秘客人就是建文帝,但从慕rong世远和慕rong赫父子的言行中,老*猜到此人必定有
着非凡的来历,心中好奇,于是后来趁慕rong赫酒醉之时几番打听,方才知晓此事
的来龙去脉!」
萧翊听得十分仔细,不时捋捋银须,似乎在寻找阿福言语之中的**,待阿
福说完后,萧翊不屑地道:「就算你所说的全都属实,又如何?若是寻常人,还
可以借此秘密上报官府,以出卖四大家族为条件,求得一世荣华富贵,对于老fu
来说,又有何用呢?况且这一切都只是你一面之词,并无半点凭据!」
逍遥使也点点*道:「不错!没有证据,所谓的秘密最多只能成为万千传闻
故事之一,于本使毫无益chu!」
阿福故作神秘地道:「二位可知永乐皇帝为何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建文帝的下
落?」
萧翊嗤之以鼻地道:「这还用问?当然是*草除根,以防东山再起,危及他
的皇位了!」
阿福反问道:「说得对,不过至今已过去将近五十年,皇位都传了两代了,
说不定建文帝早就魂归九天了,为何朝廷还在四chu搜寻线索呢?」
逍遥使接话道:「若是真如你所说,建文帝出逃海外,活到现在也已经年近
古稀了,再回中原举事也不太可能了,但他还有后人,只要一天没有找到建文帝
的确切下落,永乐帝和他的子孙便如芒在背,所以才会如此!」
阿福激动得想要拍手称赞,却忘了手脚筋皆已被慕rong秋挑断,费力抬起手臂,
手腕却怎么也合不拢,只能哀叹一声,惨笑道:「逍遥使大人此言一针见*,老
*佩服!不过逍遥使大人只猜对了一半!」
逍遥使眉*一挑,诧异地道:「哦?那另一半呢?」
阿福肥丑的老脸上*出了一*得意的神情,一字一顿地道:「传guo玉玺!」
萧翊浑身一震,须发皆动,脱口惊呼道:「传guo玉玺?」
阿福骄傲地回道:「不错!正是传guo玉玺!当初建文帝逃出应天府时,将传
guo玉玺带在身边,希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,即便他zuo不到,还可以*望子孙后
辈!因为不管过去多少年,只要拿出这枚传guo玉玺,他的子孙都能证明皇室*系
*脉的身份,得到忠于建文帝的旧臣以及不满当朝皇帝之人的拥护!」
萧翊若有所思地道:「难怪这么多年过去了,还是有人说朱棣篡位,原来不
止兵变夺权这一条!即便朱棣当年再怎么*人*口,封锁消息,篡改史料,但没
有传guo玉玺,他始终名不正言不顺!以此来看,朱棣派三宝太监数度下西洋,并
不仅仅是找寻建文帝的下落,而且还为了失踪的传guo玉